当前位置SSSSSSSSSSSSS118kj:首页 > 1995年开奖记录 > 第006期开奖结果 > 同期历史事件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简称抗大)在延安成立

    抗日军政大学(全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学校。

    抗日军政大学的前身是在江西瑞金成立的红军大学,教育委员会主席为毛泽东,林彪任校长﹐刘伯承任副校长。抗大的学生开始主要是红军中高级干部,后来也招收从陕甘宁边区外奔向延安的爱国青年。

    1936年6月1日,抗日军政大学前身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在陕北保安建立。主要干部由毛泽东从红一方面军抽调,包括校长林彪,教育长罗瑞卿,训练部长刘亚楼,校务部长杨至成。副校长刘伯承不久调任援西军司令员,并没有负责抗大工作。第一期学员称为红大一期,后来也直接转为抗大一期。一期一科学员是红军军级干部和部分师级干部,由校长林彪抽调。保安校舍是学员自己动手挖的窑洞。

    1937年,抗日军政大学迁入延安。抗大一期和抗大二期的学制都只有半年左右,这些毕业生很快就成为新组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的主要骨干。

    1939年,抗大总校、陕北公学等5000人在副校长罗瑞卿带领下迁往晋东南抗日根据地(太行根据地)。在陕北留下抗大三分校。抗日战争时期,各个大的根据地都组建了抗大分校,一般由根据地负责人兼任校长。这种做法隐含了和国民党的黄埔军校大搞分校建设进行对垒的意味,国共双方都在积极扩充军校,准备军事干部。

    1945年10月,抗大总校在副校长何长工带领下迁往东北,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政大学”。 各个分校则组建了华北、华东、西南等军政大学。

    建制:抗大总校有十四个大队。大队长是团级干部。

    一分校:1939年2月,抗大一分校在晋东南的故县成立。校长何长工、副校长周纯全。 1940年1月,迁至山东沂蒙山区。 1941年与滨海师范合并改为滨海建国学院。 即现在的临沂师范学院。

    二分校:1938年12月,抗大二分校在晋察冀建立。后更名为华北军政大学,即现在的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三分校:抗大三分校建立于延安,许光达任三分校校长。1941年12月,改为延安军事学院,院长是徐向前。 三分校的俄文队则是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之一。

    四分校:1940年3月,抗大四分校在豫皖苏边区的永城成立。 前身是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后曾改名为雪枫军政大学、华中雪枫大学、华东军政大学、第三高级步兵学校。1952年2月,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即现在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五分校:1940底,抗日大五分校在江苏盐城地区成立。又叫抗大华中总分校。

    六分校:1940年,抗大六分校在山西武乡成立。 1943年结束。后在六分校基础上组建抗大太行大队,后扩建为抗大太行分校,1945年10月,抗大太行分校并入晋冀鲁豫军政大学。

    七分校:1941年7月,抗大七分校在山西兴县成立。校长彭绍辉。后于1943年迁往甘肃庆阳东华池。

    八分校:1941年5月,抗大八分校在皖东的天长境内建立。

    历任校长:林彪

    校歌:《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的作词者是二十八个布尔什维克之一凯丰(何克全),1937年初所作。

    歌词如下:

    黄河之滨,

    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

    人类解放,救国的责任,

    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同学们,努力学习,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我们的作风,

    同学们,积极工作,

    艰苦奋斗,英勇牺牲,

    我们的传统。

    象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把日寇驱逐于国土之东,

    向着新社会前进,前进,

    我们是劳动者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