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SSSSSSSSSSSSS118kj:首页 > 2002年开奖记录 > 第070期开奖结果 > 同期历史事件
东德开始建造柏林墙
在德国投降16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仍然没有同德国签署和平条约。这表明苏联新的西部边界即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边界还没有得到确认。位于西部的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为大西洋联盟的组成部分,北约组织的一员。位于东部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参加社会主义阵营,加入华沙条约组织。
这种形势对东德更为不利。战争期间,属于民主德国的地区受到的破坏大于属于联邦德国的地区,而且1939年以前东德地区的经济就已经落后于西部地区。况且,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承担的战争赔偿更为沉重,因而民主德国的生活水平大大低于西德。资本家、地主、富农对民主德国的社会变革不满,移居西德。更为严重的是,高级专家和熟练技术工人也纷纷离去。在某些高校里,毕业生中竟有三分之一刚刚结业便跑到联邦德国。位于东德境内的西柏林起着为西方利用的前哨作用,如同卡在苏联喉头的一根骨刺,苏联急于拔掉它。1961年8月3日,苏联政府向美、英、法政府递交照会。8月7日赫鲁晓夫发表电视讲话,要求西方国家宣布出入西部边界的军队数量,并征召后备役官兵使部队达到满员建制。8月12日,民主德国部长会议决定对本国边境实行严格控制,关闭两个德国之间的边境,对于那些被允许出入双方边境的人签发特别通行证。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哈沃德·苏查克在1970年回忆:“ 1OO多万柏林人直到上床睡觉时,还不知道将要发生什么事。”
但这件事却难以避免的发生了。这件震惊世界的事情发生在1961年8月13日(星期日)凌晨。
8月12日午夜过后半小时,黑暗无人的大街上警笛狂鸣,矮墩墩的T—34和T—54型坦克带领着满载德国军队的卡车直奔东西柏林之间25英里长的边界线。头戴钢盔的东柏林警察乘卡车前往主要通道站岗。士兵从车上卸下木马、铁丝网、水泥桩柱、石块、镐头、铁锹。4小时后日出之时,一堵墙的墙基已经形成了。4夭以后,墙就完全建起来了,当时仍然留在东柏林的德国人便从此被禁锢起来,直至1989年。
1961年8月13日凌晨2点30分,民主德国政府关闭了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开始建造一条把这个城市分开的长墙。3天以后,围墙得以全部加固。这座把柏林拦腰截断、全长165公里的围墙,是东、西方阵营之间冷战不断升级的产物,柏林墙整整矗立了28年 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铁丝网网成的柏林墙即将封闭的一瞬间,一个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跳越铁丝网,投奔西德一方。
以下资料由RRI提供,由于与此条重复,故并入
------------------
柏林圍牆(德語:Berliner Mauer;英語:Berlin Wall)是德國首都柏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在己方領土上建立的圍牆,目的是隔離東德(含東德的首都東柏林)和西柏林,從而阻隔東西柏林之間市民的往來。柏林圍牆的建立,是二戰以後德國分裂和冷戰的重要標誌性建築。1961年建造,1990年拆除,兩德重歸統一。
背景
二次大戰以後,德國和柏林被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分成四區。1949年,蘇聯佔領區包括東柏林在內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首都定在東柏林,而美英法佔領區則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首都設在波恩。美英法蘇的佔領協定保證聯邦德國和西柏林之間的空中走廊。西柏林在聯邦德國法律和西柏林基本法都規定是聯邦德國的領土,然而,美英法三國認為規定和現狀相抵觸而推遲實施,所以西柏林一直都不是西德的領土,直至冷戰結束、兩德統一。
最初柏林市民是能在各區之間自由活動的,但隨著冷戰緊張氣氛的提升,1952年東西柏林的邊界開始關閉。1949年到1961年大約有250萬東德人逃入西柏林。
歷史
柏林圍牆在1961年8月13日開始建造,一開始只是鐵絲網,後來被大量換成真正的牆。東德稱此圍牆爲「反法西斯防衛牆」,但多數西方國家認爲建圍牆的真正目的是不讓東德人逃入西柏林。
柏林圍牆有超過155公里長,約3-4公尺高。
在該牆建立後,有人採用跳樓、挖地道、游泳等方式翻越柏林圍牆,共有5043人成功地逃入西柏林,3221人被逮捕,239人死亡,260人受傷。
1987年6月12日,美國總統雷根在布蘭登堡門發表演說,建議當時的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拆掉柏林圍牆。
1989年11月9日,新東德政府開始計劃放鬆對東德人民的旅遊限制,但由於當時東德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君特·沙博夫斯基(Günter Schabowski)對上級命令的誤解,錯誤地宣佈柏林圍牆即將開放,導致數以萬計的市民走上街頭,拆毀圍牆。此事件也成爲「柏林圍牆倒塌」,雖然圍牆不是自己結構倒塌,而是爾後被拆除。柏林圍牆的倒塌被歷史學家認為是東西方冷戰終結的開始,也是東西柏林和東西德統一的標誌。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國和柏林完成統一。
今天,在柏林仍保留有一小段圍牆的遺跡以作為紀念和歷史見證,不斷吸引著大量遊客前來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