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SSSSSSSSSSSSS118kj:首页 > 2016年开奖记录 > 第077期开奖结果 > 同期历史事件
德·哈维兰彗星号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各国开始忙于修复战争的创伤,民用航空也随之逐渐复苏。战争时期的运输机和各航空公司的飞机已经不能满足航空运输的需求,于是各国飞机制造商掀起了研制新客机的热潮。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英国开始研制喷气式客机。早在1943年,由布拉巴宗担任主席的英国航空委员会便推荐生产一种可以飞越大西洋、喷气动力的邮政飞机。该方案设想,这种带有密封式驾驶舱的飞机能够携带一吨重的货物,以645公里的时速飞行。
当时,喷气机还处于起步研制阶段,这种设想让人感到过于超前,不过英国政府表示支持,德·哈维兰飞机公司也对设计研究这种喷气式运输机表现出坚定的信心,确定代号“布拉巴宗4型”。
1946年5月,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决定正式向德·哈维兰飞机公司订购这种新型喷气式客机,这为飞机的研制注入了强劲的动力。1947年11月,客机被正式命名为“彗星”号。
1949年7月9日,由公司研制的世界上第一架4发中程喷气式客机“彗星”号诞生,7月27日首航,飞行持续了31分钟,巡航速度一下提高到每小时800公里,几乎是活塞式飞机的两倍以上,飞行高度也突破了一万米,可达到1.2万米。
在1950年英国举行的范堡罗航展上,“彗星”号飞机以贴着屋顶的高度在会场上空呼啸而过时,引起来宾阵阵惊呼。在蔚蓝的天空上,“彗星”号划过一道长长的白色航迹。这么快的速度,这么高的高度,以前这是在科幻小说中才可能见到的怪物。航空界被震动了,“彗星”飞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航空工业第一颗闪亮的明星。
但“彗星”号的展示并没为公司引来更多的定单。主要原因是“彗星”全部采用头等舱布局,只能带36名旅客,经营成本太高,难以赢利。随后的一年试飞中该机创造了一系列飞行纪录,平均时速超过675公里。这种速度优势终于吸引了加拿大太平洋航空公司、法国空海联合运输公司和法国航空公司等众多的航空公司前来定货。
在赢得大量定单后,德·哈维兰公司开始对“彗星”进行改进。加长航程、可载44名旅客的“彗星”Ⅱ于1952年2月16日试飞。更长航程、可载78名旅客的“彗星”Ⅲ也在设计之中。
“彗星”号在首航后经过近三年的修改,于1952年5月2日开始投入航线运营,由伦敦飞往南非约翰内斯堡,途经罗马、贝鲁特等5个城市,全程23小时34分钟,以每小时约790公里的速度巡航,飞行10819公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喷气客机航线。
“彗星”号机身细长而光滑,下单翼,20度后掠翼角,给人以速度高、形体美的印象。机身和翼展都超过35米,机高9米;装4台推力各达2018公斤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彗星”号飞机每次可载44名旅客,可在一万米高空以每小时800公里的高速度飞行。此外,机上还安装了机载雷达、防冰和防火设备、新型导航设备等,乘客坐在增压密封舱里的感觉和低空时一样舒服。英国从此将世界航空运输带进了喷气时代。当时世界上还没有任何对手能与它竞争,“彗星”号一枝独秀。喷气式运输时代也被称为“彗星”时代。
正当英国准备用“彗星”号大展宏图之际,噩梦却开始了。
从1952年10月到1954年4月的18个月里,“彗星”Ⅱ还没正式交付使用,“彗星”Ⅲ原型机尚未试飞,在交付给4家航空公司的17架“彗星”Ⅰ中,就有6架相继发生事故,总共99名旅客和机组人员遇难。
1953年5月2日,一架“彗星”号飞机从印度加尔各答客机场起飞后不久就突然坠毁,机上42人全部罹难。调查人员把事故原因归咎于遇到了加尔各答上空的强季风,因此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
然而1954年1月10日,又一架“彗星”号飞机从罗马起飞前往埃及开罗,在地中海上空约一万米的高空突然爆炸解体,机上旅客、机组人员与飞机碎片全部葬身大海。英国皇家海军从地中海打捞到了这架飞机的残片,在打捞中还首次使用了水下电视探测技术。
所有“彗星”号飞机被停飞,由于对残骸的分析没有发现有致命的设计问题,飞机于当年3月又恢复了飞行,可是两个星期后,4月1日,又一架“彗星”号飞机从罗马起飞后不久在地中海上空爆炸解体。
连续发生空难,令全世界为之震动。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要不惜一切代价,搞清飞机爆炸原因。
“彗星”号飞机采用了当时最好的制造材料与技术,在制造中经过严格的试验和检验,质量比所有当时使用的飞机都要好,而且失事的三架飞机都已经过两三千小时的飞行检验,没有发现任何事故迹象,系统和部件都处于最佳使用状态。调查人员一一排除了炸弹爆炸、飞机在空中突遇强烈气流和飞机设计出现偏差等原因。
究竟是什么力量把它撕得粉碎?各种猜测接踵而来,有的说是在高空遇到了急流,有的还以此推测有高空“暗洞”,也不乏有人大肆宣扬一种神秘的力量摧毁了飞机。
所有的“彗星”号飞机再次被勒令停飞。英国海军出动舰队,从上百米深的海底打捞起失事飞机的残骸,送到皇家航空中心。科学家和工程师被集中在一起,对几千块碎片进行各种试验和分析。甚至不惜成本,先后将3架“彗星”客机整体放入水槽进行模拟试验,这种水槽专用于模拟飞机在空气中的飞行。
终于,爆炸的原因被查清楚。元凶是制造飞机机体结构的金属材料产生疲劳。金属机体表面存在细小的裂纹,飞机增压舱内方形舷窗处的机身蒙皮,在反复的增压和减压冲击下,不断地来回弯曲变形,使裂纹逐步扩展,反复数次,最终招致金属疲劳断裂。在高空中,疲劳断裂导致座舱内外瞬间的压差如同压缩空气一样爆炸,使飞机顷刻解体。
这就是人们后来才弄清楚的“疲劳破坏”。从这以后,飞机设计学中专门增加了一个新学科——“疲劳学”。
英国政府直接拨款650万英镑扶持德·哈维兰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直到1958年才解决结构疲劳强度问题。与此同时,该公司以“彗星”Ⅰ型为基础,开始设计“彗星”Ⅳ型。1958年4月,第一架“彗星”Ⅳ型走下生产线时,英国首相麦克米伦专门电贺“彗星”获得新生。“彗星”Ⅳ于1958年10月4日首飞世界上第一个跨大西洋的喷气航班。
但几次飞机失事在人们心里造成的阴影挥之不去,更重要的是此间美国生产出波音707和DC-8抢占了市场。“彗星”终因缺少定货难以为继,于1980年全部退出商业航班飞行。